【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我院这支“推普”团队入选全国大中专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项目!

作者:朱晓婷  审核人:梁衡  访问次数:次  发布时间:2022-08-11

根据《2022年“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全国大中专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的通知》相关要求,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组织专家对各大中专院校实践团队的申报材料进行了评审,我院“同心筑,同心语”赴安阳红旗渠畔暑期社会实践队入选2022年“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全国大中专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

2022年8月9日,许昌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同心筑,同心语"赴安阳红旗渠畔暑期社会实践队”前往安阳市林州市止方村进行推普活动及乡村振兴宣讲活动。

黄华镇止方村位于林州市城区西部,是林州市乡村振兴示范村,村里发展特色民俗产业,是远近闻名“网红村”,但方言在当地表现强势,当地村民和中小学生日常用语基本以方言为主,为了进一步掌握当地青壮年劳动力、中小学生对普通话的使用情况。团队成员深入当地群众的家中,以问卷和访谈形式进行详细调研。进一步促进农村地区实施推普助力乡村振兴计划,为当地农旅发展营造良好语言环境。

8月9日下午,该实践队召开了日程安排统筹会。为了顺利开展推广普通话助力乡村振兴活动,小队就次日推普问卷调查工作召开团队例会。团队重点进行了普通话知识及党史团史方面的学习与总结,为次日宣讲打好了理论基础。朱晓婷老师指出:“推普实践队要与互联网信息技术相结合,将爱国之情化为实践行动,以语言的力量走进红旗渠畔,传递正能量,为实现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8月10日,许昌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推普小队前往止方村进行了“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入户调查。小队对多户居民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走访,具体问题涉及包括是否会说会写普通话、平时生活使用的语言、家中孩子在学校受的普通话教育等方面。根据回收数据的分析归纳,对共性与差异进行了讨论与整理,从而对当地居民掌握普通话的程度有了初步了解,在实地调研中,一位止方村民宿的主人对队员说们:“开民宿已经两三年了,经常因为自己与客人间语言交流有障碍,而导致有些服务不到位,可能会流失更多的客人,自己也在自学普通话,就是为了今后的生活和工作可以更加便利”。可见,普通话可以消除各地语言障碍,在日常生活中逐渐重要。在和当地居民的交流中,推普团成员发现当地居民,他们大多能够听懂普通话,但说的并不标准,普通话在当地普及程度相对较低。但村民们普遍认为使用普通话十分重要,并且愿意积极地去学习。通过调研,我们切身实地感受到推广普通话对乡村振兴的巨大助力。通过两天的走村入户工作,为后期实践的进行积累了宝贵经验与方法。同时,也在止方村的村民心中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推广普通话只是社会实践中的一部分,消除语言隔阂在偏远的乡村地区任重道远,团队将继续探索“红色文化+推普”的形式,助力农村教育发展,用文化助力乡村振兴,我们始终在路上。